奔豚者,肾阴邪也,其状气从少腹上冲于心也。悸者,加桂枝五分。
此为风寒兼伤表里同病之证,当审表里施治:太阳、阳明病多,则以桂枝加大黄汤两解之。 仲景因表证未解,阳邪已陷入太阴,故倍芍药以益脾调中,而除腹满之时痛,此用阴和阳法也。
此承上条以出其治也。短气者,汗多亡阳而气伤也。
厥阴呕而脉弱,大便多利,今小便复利,虽身有微热,而又见厥冷,是邪既上逆,而下焦虚寒不固,为阴进阳退之象,故为难治。 易,犹交易变易之易,言大病新差,血气未复,强合阴阳,则二气交感,互相换易而为病也。
慎不可发汗,发汗则□语。 沈明宗曰:数条乃指厥而下利便脓血者。
躁烦与烦躁亦有别,躁者阴躁,烦者阳烦。曰:攻大便则内热除,利小便则津液林澜曰:心下□与腹□满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