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名狐惑近名疳,狐蚀肛阴惑唇咽,病后余毒斑疹后,癖疾利后也同然,面赤白黑不一,目不能闭喜贪眠,潮热声哑腐秽气,能食堪药治多全。凡厥逆多下利,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,名曰除中。
如刀刃伤,有潮面肿气喘,乃破伤风证,可服索血散、葛根汤数服,姜葱煎发散∶或败毒散三、四服,外用敷贴药,根据法治之,无不愈者矣。利或自汗、吐、利,亡液过多,则津液衰竭,无由作津,但气和而愈也。
至如流注一疾,虽不能死人,而十有九为废疾。是以黄帝兴四方之问,歧伯立四治之能,以训后贤,开其未悟。
夫痈疽之名,虽有二十,而其要有二。桂枝麻黄各半汤,即桂枝汤、麻黄汤二方合剂也。
【注】消毒犀角饮,即消毒饮之防风、荆芥、牛蒡子。一、凡金疮着水,肉翻花者,可用薤汁调此方敷疮口两旁,以火微灸之。
急于此方中加南星、半夏等药,以治其内;外用玉龙热药,以拔其毒,便成脓破为良。自汗者,不发表解肌自出汗也,伤风自汗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