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言“食气入胃”,下言“饮入于胃”也。故谷食入胃,化而为气,是为“谷气”,亦曰“胃气”。
不相离者,坚实之谓。观乎此而心之小大、高下、坚脆、偏正可知矣。
如目之泪,鼻之涕,口之津,二阴之尿秽皆是也,虽耳若无水,而耳中津气湿而成垢,是即水气所致,气至水必至,水至气必至,故言水注之气。黄连、黄柏等岂不与脐有动气、小腹急痛相戾乎?
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,故曰“关”;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荣也,故曰“格”;阴阳俱盛不得相荣,故曰“关格”。形胜色者,如以木形人而色见黄也。
实则心痛,虚则为头强,取之两筋间也。无厌于长日,气不宜惰也。
广肠大八寸,径二寸寸之大半,长二尺八寸,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。其皮、肉、脂、膏、血、气各有品格,故不能相加,亦不能相多,而形体大小皆相称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