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论外感从阴从阳之道也。 如附子汤冷服者是也。
夫罹此者,悉被褐茹藿之子,荆室蓬户之人耳。吐血门中,罕用此方,此方原不治此病,设有因风、寒闭塞,以致吐血,兼见项背几几,自汗恶寒者,此方亦未始不可用也。
若投止汗之剂,则大谬不然,或增减一味亦不可,药性有歧,途迷莫返,故曰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,欲发汗不知营卫之盛衰,欲止汗不知橐籥之牝牡,是犹荡舟于陆,驾车于海,仆非不能再议一方,故缕述为知者一道。七曰北人之来岭南,婢仆多病瘴气。
四十九难曰:肾主湿,皆水流湿之意。又季春纪曰:季春行夏令,则民多疾疫,时雨不降,山陵不收。
五行之速,莫如风火,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,风邪卒中,必挟身中素有之邪,素本阴亏火盛,火召风入,风彰火威,风火盘旋,形神如醉,消谷善饥,溲赤苔黑,心火暴甚,肾水必虚,肺金既摧,肝木自旺,宜先服泻心汤,观其进退。《圣济总录》曰:岭南朴蛇瘴,亦名锁喉瘴,项大肿痛连喉。
余考究多年,用药有一点真机,与众不同。若发冷多于发热,口渴不甚者,脉弦迟,加附子、干姜、桂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