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点出胃中冷,欲人知病本于寒,宜从寒治太阳病,寸缓关浮尺弱,其人发热汗出,复恶寒不呕,但心下痞者,此以医下之也;如其不下者,病人不恶寒而渴者,此转属阳明也。此病伤于汗出当风,或久伤取冷所致病者,谓一身尽痛之病人也。
少阴病,饮食入口则吐,心中温温欲吐,复不能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脉弦迟者,此胸中实,不可下也,当吐之,若膈上有寒饮,干呕者,不可吐也,当温之,宜四逆汤温温,当是「嗢嗢」。少阳病寒热无汗而渴,小便利者,当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花粉;小便不利者,当以小柴胡汤加茯苓。
以上论痉,皆外感风、寒、湿而为病也。成无己曰:伤寒发热,邪在表也;下利厥逆,阳气虚也;躁不卧,病胜藏也,故死。
『肘后方』治大便不通,采根捣汁,用筒吹入肛门内。少阴病,六、七日,息高者,死。
程知曰:邪气还表,故蒸蒸而热;下后正虚,故振振而动。 伤寒差已,后更发热,小柴胡汤主之。
程知曰:前少阴病,手足不逆冷,反发热者不死,阳未全亏也。是皆不王肯堂曰:此条当是太阳、少阳合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