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发汗,谓汗而复汗也。以甘草附子汤微汗之,祛风为主,除湿次之也。
阳明病,脉浮而紧,咽燥口苦,腹满而喘,发热汗出,不恶寒反恶热,身重。此戒发汗以夺阳明之津,彼戒发汗以夺少阴之淋家者,湿热蓄于膀胱,水道涩痛之病也。
伤寒始发热六日,厥反九日而利,凡厥利者,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者,恐为除中,食以索饼,不发热者,知胃气尚在,必愈。盖加针之时,心既被惊,所以肾阴乘心之虚,上凌心阳而发奔豚也。
王叔和云:若不用大黄,恐不名大柴胡汤。凡此诸坏证,推求其源,皆由邪火逆乱,真阴立亡,多不可治。
而手足寒者,乃胸中阳气,为寒饮所阻,不能通于四肢也。 方有执曰:亡血阴已虚矣,发汗复亡其阳,故寒栗而振也。
赵嗣真曰:少阴咳而下利,呕渴心烦不眠,及厥阴下利欲饮水者,是皆传邪之热,脉必沉细数,故以黄连滑石等清利之。以上论痉,皆外感风、寒、湿而为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