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燥咽干,脉沉而数,忌发表。今有汗发热恶风症,立桂枝汤。
详其经络,伤寒项强属三阳表症,痉病项强,则有三阳三阴表里各条,此症之分别也。然治病之法,不可失于通塞,或一气之微汗,或一旬之通利,如此为常治之法也。
里热多则热多寒少而有汗,以小柴胡汤和解。有热者,来复丹夹三黄丸,薄荷泡汤下;无热者,养正丹夹神保丸,橘皮煎汤下。
其间更以木通、滑石佐之,又能透达。阳明病中,复申脉浮而紧,即潮热发作有时者,亦不可早下,仍用太阳施治。
崔氏八味丸补阴兴阳,天王补心丹宁神定志。又阳明胃寒诸条,是另言引证,以别于胃家实之阳明病也,此阳明二字,但作胃腑解,与指胃家实热之阳明大相悬殊,勿拘泥为一解也。
何以知其蓄在下焦?姜附汤治中寒,厥冷强直,失音口噤,吐沫,或阴盛发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