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气不达于四肢,故厥。今微浮,是阴出之阳,亦阴病见阳脉也。
吐利止而脉平,小烦者,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。其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,主手足厥冷、寒至节,是少阴之原。
腹微满,初头硬后必溏,不可攻之。大热入胃,胃中水竭,躁烦,必发谵语。
凡厥利者,当不能食;今反能食者,恐为除中,食以索饼。太阳病,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,过经不解,必圊血。
若下之则哕,胸满、小便不利,舌上如苔者,以丹田有热,胸中有寒,渴欲得水而不能饮,口燥烦也。然阳气有余者,又有犯上陷下之不同,即可以发热时有汗无汗为区别。
太阳脉本浮,风湿为病,脉阴阳俱浮,或浮虚而涩。 少与者,即调之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