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篇所谓伏气之病,即四时令气正病,非四时不正之邪,与非常异气之疫邪也。故仲景用此汤,以去邪为主,邪去而正自安也。
凡条中首既谆谆禁汗,继即急急重温,无非见及此耳!魏荔彤曰:七日之久,息高气逆者,与时时自冒,同一上脱也。能食者则衄,言病不在胃府,非因能食而致衄也。
湿邪凝于阴,故脉沉细也。阳明病非胃家实,而心下□满者,不可攻之。
非若温病、热病、藏精则不病,不藏精则必病也。 少阴病六七日,腹胀不大便者,盖因其人阳气素盛,胃有宿食故也。
伤寒病,厥五日,热亦五日,设六日,当复厥,不厥者,自愈,厥终不过五日,以热伤寒邪传厥阴,阴阳错杂为病,若阳交于阴,是阴中有阳,则不厥冷;阴交于阳,是阳中有阴,则不发热。脉浮虚,主在表,虚风也;涩者,主在经,寒湿也。
风寒之邪从阳明而传少阳,起初不渴,今服柴胡汤已,反渴者,是少阳转属阳明也。今因其几几然,故加葛根于桂枝汤中,以兼祛阳明经之风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