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承上条详出脉证,以互发其义也。虚者下之,是为重虚,阴津消亡,自然大渴。
盖以少阴烦躁,多躁少烦,躁者阴也;厥阴烦躁,多烦少躁,烦者阳也。通身大汗出,热当去矣。
食谷呕者有之,从无哕者。此以人之苦欲,测其寒热真假,而定阴阳之证也。
一以阳热之极为可攻,如阳明里热成实,循衣摸床,脉滑者生,涩者死是也。故用人参、粳米,补形气也;佐竹叶、石膏,清胃热也。
以身之有微热,故虽厥犹可以四逆汤救其阳,使之复也。邪从胸循□入里,里气上拒,故使呕也。
汪琥曰:伤寒头汗出者,乃阳郁于表,非阳虚于上也。伤寒发热四日,厥反三日,复热四日,厥少热多者,其病当愈,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,必便脓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