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人服止渴药,反滋水气,故先提不渴二字作眼,后提出渴者以明之。阳明在肌肉中蒸蒸发热,但热无寒,与太阳翕翕发热,寒束于皮毛之上者不同。
若其人热虽多而脉甚微,无和缓之意,是阴弱而发热;寒虽少而恶之更甚,是阳虚而恶寒。上条脉症是阳虚,此条脉症是阳盛;上条表热里寒,此条表里俱热;上条表里俱虚,此条表里俱实。
仲景曰∶“伤寒三日,阳明脉大。余粮,土之精气所融结,用以固脱而镇怯,故为丸以治之。
伤寒六七日,无大热,其人躁烦者,此为阳去入阴故也。和解其外,惟有桂枝一法;消息其宜,更有小与之法也。
不知沉细是太阴本病之脉,不是热病嗌干之脉。世皆推桂枝为中风主剂,而不敢以大青龙为中风之剂者,是惑于中风见寒脉,伤寒见风脉之谬也。
叔和不知此旨,谓痉、湿、三种,宜应别论,则中风、温病何得与之合论耶?夫阳明之当下,因本病;而太阴之下症,反是标病。